重點學科 >>更多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交班結束后醫護人員相互加油鼓勁
運用“傳統中醫辨證診療融合現代分子對接技術”,制定“克冠一號”中醫組方,是北京市市級三家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機構之一……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戰績”。這家坐落于北京豐臺岳各莊的醫院,常常這樣被業界描述———“在這里,醫護人員每天要與可怕的‘病毒’‘細菌’打交道,面對很多傳染病患者,接觸大量的傳染性物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感染。”
但“打勝仗、零感染”才是目標。因為曾在抗擊非典、防控甲流、援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等多次重大任務中屢建戰功,第五醫學中心既是國家和軍隊疫情防控的拳頭力量,也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積累了眾多經驗。
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第五醫學中心是北京市確診患者定點收治“主戰場”之一。其中,感染病醫學部的醫護人員,是此次抗擊疫情的中流砥柱。
逆行戰“疫”,全體擔當挑重擔
1月21日,第五醫學中心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自此開始承擔起大量確診病人和重癥病人的收治任務。
號角吹響,接著就是緊張又不見硝煙的戰斗。
與新型傳染病過招,中心感染病醫學部全體醫護人員共同選擇逆行而上。1月22日,在抗擊疫情誓師大會現場,醫護人員誓言鏗鏘———
“我是軍人,是黨員,還是傳染病專業醫生,這個時候,我不上戰場誰上?!”“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可以勝任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護理工作。”危難之時,曾參加過抗擊非典、埃博拉戰斗的秦恩強醫生代表全體醫生發言,他話不多,但擲地有聲,“我有經驗,我先上!”
秦恩強介紹,正面迎戰新冠肺炎疫情,中心先后組織了500余名專家和醫務人員,分批次接替進入一線,擔負起發熱門診排查和確診患者收治等任務。
在病區,傳染病專家姜天俊每天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夜以繼日地始終守護著患者,隨時觀察患者病情的發展。為提高工作效率,他不敢多吃飯、多喝水,盡量不上廁所,一個班下來常常全身濕透,累得筋疲力盡。
巾幗不讓須眉。面對疫情,原來準備年前結婚的護士夏麗媛,悄悄把車票退掉,說服家人和“準新郎”魯桂良推遲婚期,作為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護士,已與新冠病毒交戰2個月了。
“在抗疫一線,我們有十五六名工作僅半年的護士,還有多位護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非典的時候,我以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這次疫情我發現,我們的聘用人員同樣是戰士。這讓我很感動。”護士長吳丹感慨。
像繡花一樣去治療每一個病人
自收治確診患者以來,感染二科主任秦恩強所在的科室,就承擔了普通和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這些患者中年齡最小的3歲,最大的85歲。其中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占到了35.7%,但在他們的精心治療下,絕大多數患者最終治愈,且隨訪提示恢復狀況良好。
“有的患者前期病情發展平緩,但在某個節點會突然加重。”秦恩強告訴記者,這是新冠肺炎病毒與其他病毒相比更狡猾的地方。這就要求診斷治療的關口前移,用ICU的理念去管理每一個普通患者,對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病情進行精準評估,早發現,早干預。
有一名30多歲的患者,剛住院時只是輕微的肺部感染。雖然是輕癥患者,但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引起了專家們的警惕,每天對其血液、心功能和肝肺等各項指標進行評估。入院第3天,該患者血清血蛋白和免疫淋巴細胞等指標突然進行性下降,早有防備的醫護人員馬上對他進行無創呼吸輔助通氣,加強對各臟器功能支持對癥治療,幾天后穩住了病情。
78歲的患者田奶奶剛入院時,由于身患多種基礎疾病,長期做透析治療,胳膊上帶有一些醫療導管,導管附近皮膚出現了感染。此后又相繼出現了低體溫、休克、嚴重凝血障礙等新發病情,生命危在旦夕。
“為減少患者創傷,保留住患者的生命導管,來自多個學科的專家團隊(MDT)先后為她會診了30多次。這個MDT團隊包括了呼吸、感染、重癥、院感等方方面面的專家,大家集思廣益,就某一個病人的治療過程精準把脈,精雕細琢,就像繡花一樣去看每一個病人。”感染病醫學部專家趙敏告訴記者,現在田奶奶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病毒已經轉陰,再經過14天的隔離觀察就可以出院了。
“因為新冠肺炎至今沒有特效藥,在疫情發展初期,精準的治療方案就更為重要。多學科聯合救治患者,讓我們不僅關注患者疾病,更關注患者這一整體,也幫助我們實現了諸多重癥、危重癥患者的轉危為安。”趙敏強調。
爭分奪秒,同步開展科研攻關
科研攻關,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重磅武器。
據記者了解,自收治患者開始,感染病醫學部就成立了科研攻關組,在王福生院士帶領下,充分發揮感染病醫學臨床救治國家隊和“八一”隊的專家技術優勢,努力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他們快速啟動科技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應對”第二批應急攻關項目,還運用“傳統中醫辨證診療融合現代分子對接技術”,制定了“克冠一號”中醫組方。
“研究小組從國家及各省市公布的中醫藥抗新型冠狀病毒方案中,篩選發現46個能作用于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與人體ACE2蛋白結合區域且具有較高結合能的中藥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與臨床小組根據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所擬中醫組方的主要藥味具有較好吻合度,這從治療靶標分析角度為中醫組方的科學性和潛在療效提供了佐證,同時提示中醫組方除可能改善臨床癥狀或證候外,還具有潛在的抑制病毒感染作用。”感染病醫學部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王睿林向記者介紹,“克冠1號”中醫組方正是在此基礎上完成,該方同時建議根據患者病證、體質等情況進行隨癥加減,與西醫對癥支持治療聯合應用。
“目前我們已完成入組病例50例,經治療后發現‘克冠1號’可明顯縮短患者發熱時間、加速影像學吸收程度,縮短患者病程。”王睿林說。
“既要保障病人安全,也要做好自身防護。從開始接診患者至今,我們中心沒有一例患者從輕癥轉為重癥,也沒有一例患者從重癥轉化為危重癥,醫護人員也實現了‘零感染’目標。這主要得力于團隊的通力合作。”采訪最后,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柏長青表示。
上一篇:央媒記者再次集結!聚焦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聯系電話:中心本部:010-63912999(原302醫院)
南院區:010-66947114(原307醫院)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中路100號
醫院榮譽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中路100號 郵政編碼:100039 郵箱:wangzhan302@qq.com 電話:中心本部 010-63912999(原302醫院)南院區:010-66947114(原307醫院)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15763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50027號